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正提速。记者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4年以来,我国加快以标准提升引领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发布国家标准20项,在研13项,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电动土方机械 术语》《土方机械高原隧道用纯电动液压挖掘机》等7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涵盖术语、整机产品、能耗试验方法及动力电池安全等多个角度,填补了电动工程机械产业链标准空白。同年年底,接续发布《土方机械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土方机械混合动力轮胎式装载机》等10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涉及液压挖掘机、轮胎式装载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等机型纯电动、混合动力产品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加强完善了电动工程机械标准体系。“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迈入标准化、系统化新阶段,为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绿色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该负责人说。
据悉,新发布实施的电动工程机械系列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效能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作用突出。
一是强化技术引领。统一了安全性、能效、兼容性等核心指标,为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大大降低故障风险。
二是促进产业协同。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打通产业链发展的断点和堵点,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强效动能,助力生产端提质增效。
三是塑造良性生态。带领企业聚焦技术升级而非一味地减配降价,加快形成“技术突破—标准迭代—市场认可”的正向循环,营造有序的电动化工程机械大市场。
标准发布以来实施成效显著。首先,电动工程机械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以电动装载机为例,2024年市场渗透率突破10.5%。“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对电动工程机械的接受度慢慢的升高。”徐工集团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更有信心,企业也在标准的指引下,一直在优化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次,通过标准设定能效分级指标,推动了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电动工程机械领域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5%,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同时,标准为国家重大工程采购设备提供了技术是依据,挖掘机、装载机、掘进机等电动工程机械产品在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获得迅速应用,成功解决了工程机械在高海拔环境下输出功率下降、关键配件及油料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
此外,通过积极地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转化并推进标准互认,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中联重科纯电动搅拌车凭借符合欧盟CE认证标准,成功进入德国市场。广西柳工依托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标准互认机制,将中国标准在东盟各国进行推广应用,实现电动装载机产品在印尼市场占有率突破24%。
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多家企业迎来开门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表示,2024年,中国机械工业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在“两新”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高水平发展稳步推进。“进入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械工业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形态趋势。”罗俊杰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工程机械行业电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标准化作为产业转型的“护航者”和技术创新的“领航者”,将持续推动工程机械行业从“制造”迈向“智造”。(记者 孔德晨)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施,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日前,在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响应显著,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能够更好的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度上升虽然是非正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还能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